• 首頁
  • 貿協貿易指數彙總(2025年5月發布)
貿協貿易指數彙總(2025年5月發布)

發布歷史

 台灣出口企業預期川普2.0影響時間 image

企業對於川普2.0的影響時長看法分歧。約六成認為川普影響僅在任期內,任期結束全球經貿情況就能回穩。

也有四成的企業預估影響會超過其任期。其中更有11.3%的受訪企業主認為,川普可能從此建立新的國際經貿秩序。

台灣出口企業對各市場未來三年看好比例  image

企業普遍最看好東南亞市場。然而,相較於前期調查,對多數地區的看好程度普遍下滑,其中對美洲市場的樂觀看法降幅最為顯著。

相對地,在烏俄停戰的預期下,歐洲市場的看好度有所回升。同時,可能受惠於經濟觸底反彈,對中港澳市場的看好比例也逆勢上揚。

台灣出口企業對各市場未來三年看好比例(台灣v.s.海外) image

國內企業與海外台商對未來區域市場的展望,兩者偏好的重點市場大致相同。

然而,在特定市場的看法上存在顯著差異:例如,海外台商對歐洲市場的看法相對國內企業更為保守,但對東南亞市場則更樂觀。

這些差異可能反映了海外台商基於其在地營運的第一手觀察與感受。

台灣出口企業未來三年台幣兌美元匯率展望 image

與去年大選後的調查結果相比,企業對未來新台幣匯率走勢的看法明顯更趨兩極:預期維持穩定的比例下降,而預期升值與預期貶值的比例則雙雙升高。

這種預期的發散,或代表未來台幣波動風險加大,企業的匯率風險控管面臨更複雜的挑戰。

台灣出口企業未來三年台幣兌美元匯率展望 (台灣v.s.海外)  image

國內企業與海外台商在新台幣匯率走勢看法上有所差異。

相較於國內企業,海外台商更少預期台幣匯率將「維持穩定」,反而更傾向於認為新台幣兌美元將「貶值」。

台灣出口企業人民幣兌美元展望 image
高達三分之二以上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將走弱,其中更有15.8%預期會大幅貶值。
台灣出口企業人民幣兌美元展望(分地區) image

海外台商在中國大陸地區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的看法,與其他區域有所不同。

相較於其他區域,在中國大陸的海外台商認為人民幣將「大幅貶值」的比例顯著較低,且有更高比例的企業預期人民幣將「升值」。

台灣出口企業對美國關稅未來三年預期 image

在2024年底調查時,約三分之一的企業預期未來三年美國關稅調整將在「10%以下」。在「對等關稅」聲明提出後,此比例幾乎減半。

同時,預期關稅將「超過20%」的企業則從5.2%增加至16.8%,足足成長了三倍。這顯示多數企業普遍預期未來將面臨高關稅環境。

台灣出口企業對關稅成本的轉嫁能力 image

通常關稅預期升高應會壓縮企業的成本轉嫁空間。但調查顯示台灣企業的關稅成本轉嫁能力「不降反升」。

若排除抽樣偏差影響以及轉單效應期許,這個看似矛盾的現象暗示近期企業面臨高關稅正積極調整策略,提升應對關稅成本衝擊的能力。

台灣出口企業赴美生產規劃情況 image

「對等關稅」正促使台灣企業重新考慮在美國生產的可能。

「已在美生產」或「計劃赴美」的企業總共增加4.1%,而「絕不可能」赴美生產的企業比例,已從去年底的21.1%明顯降為15.5%。

在新的國際經貿結構下,企業正在調整其全球佈局策略。

台灣出口企業主要關注的風險 image

宏觀風險躍升為台灣企業的重要考量,「地緣政治」風險已取代「經營成本」成為企業首要擔憂;同時維持對「經濟波動」的高度關注。

面對「川普2.0」的全新經貿格局,企業的注意力已從個別的營運與成本挑戰,迅速轉移到影響更廣泛的地緣經濟變動。

台灣出口企業因應地緣政治風險策略比重指數 image

因應日益複雜的國際經貿環境,台灣企業近半年提升了整體風險應對準備。

分散市場取代強化核心競爭力成為第一大應對策略 ,也更著重扎穩應對地緣經濟風險的基礎,特別在「增加財務韌性」與「提升地緣經濟分析力」方面進步顯著。

貿協外銷信心指數 image

去年美國大選前,台灣企業對當時的外銷環境已持保守看法。

而在對等關稅措施發布的七個月後,企業信心下滑。此趨勢反映了當前國際貿易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,已對企業表現造成顯著衝擊。

貿協外銷預期指數 image

外銷預期指數在去年美國大選後曾短暫上揚至45.1,反映對川普重商政策的樂觀預期。但今年對等關稅公布後,指數驟降至27.8。

此跌幅不僅遠超同期的信心指數,更暗示企業面對高度不確定性的貿易環境,對未來市場前景轉為極端保守。

發布歷史

查看更多